5秒定方案,AI肿瘤医生的中国式探索与实践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井超 王振雅 李曌懿)从2019年初上线至今,CSCO AI——中国本土人工智能肿瘤“医生”,已经在全国21个省、近150家医院“上岗”接近三年。覆盖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高发癌种,可服务75%的癌症患者,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肿瘤患者获益。
“将人工智能引入高度复杂的肿瘤医疗工作。”这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委江泽飞教授带领我国最顶尖的一批肿瘤专家正在做的引领行业科技变革的事。“用中国人的数据库、中国的指南、中国的智能算法,服务于中国肿瘤患者。”这是江泽飞教授对中国版AI肿瘤医生的定位。
在2021年9月25日即将召开的第24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上,江泽飞教授将在全体大会上首次发布“CSCO AI对比医生在乳腺癌诊疗决策的III期双盲、对照研究”成果。作为推进规范化治疗、精准辅助诊疗决策的重要抓手,CSCO AI经历怎样的创新历程?临床应用效果如何?
江泽飞在2019年CSCO AI首批智能医生认证培训会上向参会医生讲解CSCO AI智能辅助决策的应用和价值。CSCO BC供图
有据可依:
肿瘤治疗指南从纸端到云端
治疗指南是肿瘤临床实践的一把规范化“标尺”。在我国一代又一代肿瘤学者不断探索下,中国肿瘤治疗指南经历了从“引入”到“自主”,从“纸端”到“云端”的过程,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的中国特色指南诞生之路。
2006年,中国正式引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开启了中国肿瘤界的指南探索之路。
NCCN指南执笔人之一、彼时年仅39岁的江泽飞曾如此评价NCCN指南进入中国:“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规范我国医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使中国的规范诊疗有据可依。”以NCCN指南为起点,撬动起中国循证医学实践的一角,这是NCCN的重要历史意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依然有着浓重“国际特色”的治疗指南如何更“熨贴”的适用于中国患者,也一直在求同存异中波荡前行。
江泽飞回忆说,NCCN指南中一些国外已经审批的新药,中国肿瘤专家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何来应用?诸如此类,俯拾即是。东西方国情、中英文版更新速度等方面的差异等原因,让NCCN指南来到中国的第5个年头,终因“水土不服”而遗憾画上句号。
NCCN指南的出现和落幕,让中国肿瘤专家学到国外指南先进性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基于中国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本国患者的诊疗指南,这是应时所需,也是当务之急。
当时,中国肿瘤界自主开展的原创性临床研究日益增多,紧随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充分结合我国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国情,时任CSCO理事会领导决定,策划发布属于我们自己的指南。从2011年,首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黑色素瘤诊疗指南》诞生,到2021年4月,CSCO已经陆续推出了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鼻咽癌、分化型甲状腺癌等在内的23部肿瘤临床诊治指南,另外还有10部指南已经在路上。中国肿瘤治疗有据可依的“教科书”,已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体系化的落地生根。
从“引入”到“自主”,中国肿瘤治疗指南几乎一直走在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大道上。从“自主”到“创新”,亦是江泽飞等专家一直在思考的发展方向。
2017年举世瞩目的“人机”围棋大战中,AI机器人AlphaGo(阿尔法狗)战胜了职业围棋九段柯洁,让世人惊叹于AI的无限可能性。医疗是AI应用场景最为成熟的行业之一。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医疗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就达96.61亿元,2018年有望达到200亿元。
中国肿瘤治疗数据库拥有巨大开发价值和人工智能适用空间,如何借助AI为肿瘤治疗增加新赋能,一直踩中发展前沿脉动的CSCO依然未缺席。
2018年,CSCO AI项目正式酝酿及立项研究。旨在将治疗指南智能化、云端化,让指南更高效、精准、便捷的服务于肿瘤临床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智能化辅助决策。
简单来说,例如临床指南如何应用?哪个方案毒副反应最小?CSCO AI系统都能给出判断建议,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疗的效率和规范性,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决策失误和不规范行为。
“这将对中国肿瘤临床诊疗带来巨大社会价值。”江泽飞表示。
医生用CSCO AI查看病人电子病历。裴静供图
不破不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