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肿瘤防治“国家队”来深3年,实现优质医疗资源

 

2017年3月18日,时任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副主任马晓伟与广东省、深圳市领导一起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揭牌。

马晓伟对这所新医院提出“四点寄望”:

创先争优,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肿瘤医院

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改革攻坚,趟出一条适合公立大医院现代化发展的路子

改进服务,不断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新模式

“3年,有幸不辱使命!”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长王绿化说。肿瘤防治“国家队”贡献了一所包括外科、放疗、内科等治疗手段齐全,医教研防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肿瘤专科医院:开放床位近千张,使用率超八成,且40%是市外医保患者。

“看大病不必再跑北上广”

深圳作为一个有2000万人口的大型城市,曾经80%以上的肿瘤患者都要外出看病。

而有着60多年历史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国家标志性肿瘤专科医院,在肿瘤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代表着国内外先进水平,更是国家癌症中心依托单位。

双方的合作被赋予“发挥国家级医疗资源辐射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有益探索,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布局”等使命。

在赫捷院士领导下,开创性地提出“一院两区”的发展策略,北京、深圳两个院区全面共享技术、人才、学科建设等顶尖肿瘤专科医疗资源,协同发展。以京深“同质化”医疗为抓手,通过北京专家轮转、深圳医护到总院深造等方式促进人才流动、技术流动和学科带动。

与一般医院合作“挂牌指导”为主的模式不同,深圳医院几乎在短期内“复制”了有60年历史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除了近50位北京常驻专家外,以中国肿瘤界极具影响力的内科专家徐兵河、外科专家徐震纲为代表,包括各科室主任在内的正、副高专家们实行无缝衔接的轮转制。

“肿瘤防治‘国家队’已经在深圳,看大病不必再跑北上广”的新就医理念逐渐为市民接受。

从“白手起家”到“换道超车”

3年前,当第一批北京专家来到深圳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将一所综合医院改造成专科医院,医技楼还是半毛坯状态。他们没想到来这里的第一任务不是开科看病,而是从“设计师”和“工头”干起。

?

没有“拎包入住”,只有“白手起家”。作为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委,院长王绿化是全国肿瘤放射治疗的“一哥”。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他却只能“看病”不能“治病”,医院放射治疗中心的一砖一瓦都在他监督下完成,直到2018年8月8日开科服务患者。

?“一个肿瘤患者,一两个家属陪同到外地看病,不仅是人的辛苦奔波,影响家属的工作,而且给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很重。”王绿化经常拿这样的例子,勉励医护人员做好诊疗就是为群众减负。

截至2019年年底,医院已开放床位894张,超额完成合作协议开放800张住院床位的目标;2019年共诊疗门急诊患者人次,收治住院患者人次。据统计,住院医保患者中深圳市医保患者占比60%,市外医保患者占比40%。

正式运营至今,医院开放病区由11个增长至21个,增长90%;年手术台数由871台增加至4504台,增长417%,累计手术量达7968台。其中,以胸外科为代表完成了一批全市乃至华南地区首例的高难度外科手术。

2019年12月28日,深圳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项目奠基,将用四年建成世界一流质子肿瘤治疗中心。随着医院新增10台直线加速器的一期改扩建开工,加上全国一流放疗专家团队运营,深圳在放射治疗领域将实现“换道超车”。

发挥肿瘤防治“区域医疗中心”作用

“规范化诊疗是保证患者获益的基础,有了它才能保障患者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王绿化介绍,医院作为深圳市肿瘤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牵头单位,制定并发布深圳市肿瘤放射治疗、肿瘤内科化疗和肿瘤外科治疗3项质控标准。

医院以国家发布的18个肿瘤诊疗规范为基础开展多个病种的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培训,三年来开展培训12次,累积培训医务人员1300余人次;开展深圳市全市范围内的年度肿瘤质控检查工作,覆盖18个医疗机构35个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