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肺癌是我国第一恶性肿瘤 最新防治知识,想知道

 

交汇点讯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每年新发病人约79万。近日在南京举办的肺癌诊疗学术会议上,专家表示,可喜的是,近年来关于肺癌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靶向药物、免疫疗法、基因检测等新技术的运用,让肺癌正成为可控的慢性病。

肺癌不是“一种病”,是“一组疾病”

为什么说肺癌是一组疾病?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全国委员、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肺癌中心主任宋勇教授介绍说,肺癌虽然统称为lung cancer,但根据病理类型来看,肺癌主要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种,小细胞肺癌大概占的比例是15%左右,非小细胞肺癌占85%。非小细胞肺癌又分为腺癌、鳞癌,还有大细胞癌等。每一个亚型肺癌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的策略都是不一样的,预后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肺癌分型非常重要。 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通过基因检测方法,又把肺癌分两大类型:一类是驱动基因阴性的肺癌,另外一类叫做驱动基因阳性的肺癌。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病人,大部分有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机会。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驱动基因阳性这部分病人中最大的群体就是EGFR突变患者,在中国EGFR突变占腺癌病人的60%左右。第二部分大的群体是ALK基因突变,占5%—7%。其他还有ROS1基因突变、cMet突变等。 因此,肺癌的诊疗已经进入了精准化时代,基因检测是精准化治疗的基础,通过精细的分子分型找到相应的治疗药物,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肺癌,逐渐成为慢性病

有些人得了肺癌以后,通常会陷入恐慌、绝望。实际上即便是晚期肺癌,其实依据现在的治疗水平,也有一部分是可以变成慢性病的,患者可以带瘤生存较长时间。 目前,如果是驱动基因阳性的病人,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中位总生存率可以达到50多个月,ALK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超过了70个月。 而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病人怎么办?宋勇教授介绍称,最近几年一个新型的治疗方式问世,给这部分病人带来了非常大的生存可能性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就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PD-1、PD-L1、CTLA-4又让这部分病人其中一部分也迈进了慢性病的门槛,以前这些晚期肺癌的病人5年生存率非常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5年生存率仅有5%左右。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5年生存率提高到了15%—16%。

喜讯,国内已有8款PD-1/PD-L1上市

现在的中国市场应该说是全世界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最丰富的市场,目前已有8个产品上市了,很多发达国家都没有这么多的产品。其中,中国自主研发的PD-1单抗大幅提升了国内患者的药物可及性。

据宋勇教授介绍,在前不久刚刚落幕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由中国本土创新药企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PD-1单抗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公布,在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获益空间上都有了很大改善。该项研究也是截至目前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成功的肺鳞癌一线免疫治疗的3期临床研究。

国产的百泽安相比于其他的PD-1单抗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巨噬细胞中的FcγR 受体结合,巨噬细胞中的FcγR 受体结合之后会激活抗体依赖细胞介导杀伤T细胞,从而降低PD-1单抗的抗肿瘤活性。通俗地讲,首先这个战场上战士越多越好,其次是战士个个都有战斗力,在免疫治疗过程中,机体是个精准调节的过程,如果T细胞不幸被巨噬细胞识别以后,就有可能被巨噬细胞吞噬,吞噬以后T细胞就被杀伤了。百泽安在这个地方做了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巨噬细胞对T细胞的吞噬和杀伤,保证有足够的T细胞攻击肿瘤。

多学科协作,让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疗

在任何一家综合性医院,肺癌的病人都散布在各个科室,可能在呼吸科,也可能在肿瘤科、放疗科、胸外科甚至其他科室。一个病情相对比较复杂的病人在一个专科内不可能得到完整的诊断治疗,这时候就需要多科专家坐在一起共同商讨方案,这叫MDT。MDT给病人带来了合理的治疗,让他们能够有明显的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肺癌病人逐年增多,不可否认吸烟是第一大危险因素。宋勇表示,肺癌防治需要进行大量的科普教育,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医生去做宣传,公信力会更好一些,公众对他的理解或者接受度就会更高一点。据介绍,“CTONG专家话肺癌”微信公众平台依托于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简称“CTONG”)的专家资源,汇聚了一批肺癌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教授,给患者带来前沿的肺癌研究结果和最先进的肺癌诊疗观念,提升了他们对肺癌规范化诊疗的认知。 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