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潜心探索医学发展致力推动癌症预防记农工党中

 

乔友林,知名的肿瘤流行病与预防学家,同时也是农工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笔者作为教育委的联络员,对乔老师这位“医学大咖”进行了一次专门采访。尽管之前做了许多功课,但还是有许多忐忑:和受访人可是相差太多“段位”,乔老师的各种医学术语我能听懂吗?我的问题在他看来会不会太“low”了……而当敲开乔老师办公室的门,他笑呵呵地如一位久违的老友般随手递给我一瓶可乐后,所有顾虑就抛到九霄云外了。我对乔老师的认识,就从他那堆满医学书籍、外文资料的狭小办公室里开始了。

投身预防医学:义无反顾回国

乔友林介绍他在癌症病因预防与筛查方面的研究历程

1990年,在获得大连医学院医学硕士学位7年后,乔友林考取了世界著名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攻预防医学,并在1996年获得环境医学博士学位。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乔友林却在1997年,放弃了一份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可谓前途无量的工作,作为国家人事部回国定居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带着家属回国了。他认为,这里是他的根,这里有很多空白领域等着他研究填补,他要将毕生所学回馈给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回国工作,给了我改进和提高中国癌症预防的机会。”回国伊始,他便带领研究团队沉到我国宫颈癌、食管癌高发地区,开展早诊、早治及一级预防研究,在很多贫困落后的基层医疗单位成立了肿瘤防治研究基地并建立起多个高发现场的大样本前瞻队列,直接为国家提供可靠的科研依据和范本,推动了国家对农村地区两癌筛查的防治进程。

研究预防医学:沉到最基层

乔友林的“患者”是全中国人,他的“诊室”和“病房”在全中国,他的“处方”是癌前病变筛查和病因学预防,终极目标是让人们不得癌症。

2005年,乔友林选择了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山西襄垣县和繁华热闹的开放城市深圳作为宫颈癌农村和城市预防示范基地。山沟沟里的百姓身体普遍免疫力差、营养不足、缺水导致个人卫生差,具有欠发达地区预防医学的典型性。选择深圳是因为那里经济发达,年轻女性占比较大,卫生资源丰富,具有发达地区预防医学的典型性。

身为预防医学的科学家,乔友林知道,一个国家要想有效预防疾病,必须有一张清楚的疾病归因风险图。但是,全中国当时只有20世纪80年代绘制的癌症死亡分布图。2012年,乔友林团队终于绘制出我国首张“中国人群癌症归因风险图”。

在此过程中,他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WHO/IARC)的“癌症研究杰出贡献奖章”。该奖项至今已历时26年,奖章获得者包括1989年和200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Harold Varmus和 Harald Zur Hausen。乔友林教授是迄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潜心预防医学:研究与推动并进

乔友林认为,再好的临床医生,救人也是有限的。临床医学科学技术成本既高,且只能造福少数人。古人说,上医治未病,其实就是预防。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基石。

乔友林非常直接地说,“流行病学是一个为全体老百姓做实事,促进整个国民健康的学科。”这也正是他选择攻读预防医学博士学位的初衷。

作为免疫效果极佳的乙肝疫苗,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已经普遍免费注射,而我国近20年才得以纳入国家计划免疫免费注射范畴,许多低收入国民为此错失了最佳免疫预防机会。如今宫颈癌的免疫预防和筛查面临着同样的窘境。

宫颈癌是目前恶性肿瘤中唯一明确病因并可以预防与消除的癌症,而宫颈癌感染没有明显的症状和自我感觉,极易错过最佳治疗期。时间即生命,这位医学斗士正在为改变这种状况奋斗着,很多推广工作要超出医学研究的范畴,但他的各种努力还在不懈进行中。

宫颈癌筛查预防:不得不说的事

虽然宫颈癌筛查已有二代杂交捕获这样的技术突破,但高昂的费用、复杂的技术,令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无论在资金还是医疗技术上都难以承受。为此,2002年世卫组织宫颈癌防治专家组会议期间,专家们一致认为急需研发一种简单、便捷、准确率高的宫颈癌筛查技术。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立足全球视野,投入1300万美金资助了这项中国、印度等国合作的国际多中心课题研究。

乔友林团队次年便启动了研究课题,由于前期调研和技术储备充足,中国在和印度研究团队开展的研究竞赛中,一马当先,最终取得成功。2008年9月22日,英国《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以快速通道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并同期刊发了外国专家撰写的评论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