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国家癌症中心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科技创新助力抗

 

为落实国家癌症防控战略,完善我国癌症防治体系,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原国家卫生部批准,中国国家癌症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1年8月成立。中心负责协助主管部门制订全国癌症防治规划,拟定肿瘤防治相关标准、规范和指南,承担建立全国癌症防治协作网络建设任务,提升区域癌症综合防治服务能力;承担适宜有效癌症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健康科普,协助开展癌症防治药物的政策研究、使用监测和临床评价,探索癌症防治服务模式;承担肿瘤登记等信息收集工作,建立和完善医院肿瘤病例监测体系,定期发布肿瘤相关信息;开展与癌症相关科学研究,承担肿瘤资源平台建设项目;参与推动癌症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开展教育培训与学术交流;承担学术刊物的编辑出版等其他工作。

中心依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建国后国内成立的第一家肿瘤专科医院,是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中心、国家药物临床研究中心和和国家抗肿瘤药物监测中心依托单位,是一所集医教研防于一体、全方位开展肿瘤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国家标志性肿瘤专科医院。在各种第三方评价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始终位居全国肿瘤行业之首,连续10 余年保持全国领军地位不动摇。其中,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评选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肿瘤学连续10年获专科排行第一名、胸外科连续9年获专科排名第一名,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中,其肿瘤学、胸外科学连续5年排名第一。

自成立以来,中心根据国家肿瘤防控需求,完善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在中心主任领导下,面向国家癌症防控的重大需求,从科学发展、政策措施、统筹协调等宏观层面,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癌症防控的意见、建议及相关咨询,并协助制定国家癌症防控的策略,确定国家癌症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制定我国癌症防控领域的行业规范和技术准入标准;构建全国癌症防控网络,实施战略前移和战略下移,坚持创新驱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关口前移,坚持科学研究与机构体系建设协同,与防控体系建设协同,与资源平台建设协同,与转化应用协同,从而推动癌症防控工作发展。

强化人才培养、推进学科建设

中心坚持人才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将中心建设成为科学研究、人群预防、临床诊治相结合的世界一流综合癌症防控中心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加大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推进学科建设。

目前中心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 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 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4 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 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 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项目1 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 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 个,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2 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 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 人,中国青年科技奖2 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高等教育卓越青年科学家奖1 人,北京市科技新星7 人,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团队1 个,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104 人,硕士生导师144 名。其中,中心成立以来新增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各1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 人。

构建防控网络,支撑健康中国

为了更好地发挥全国癌症防控组织功能,落实国家癌症防控战略,中心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横向上系统整合医疗、预防、科研机构的癌症防控优势资源;纵向上系统整合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区(乡/镇),乃至基层社区癌症防控网络优势,将我国常见高发恶性肿瘤防控相关优势单位纳入全国癌症防控网络框架,在科技部和国家卫健委的支持下,依托肿瘤登记、早诊早治项目和国家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初步建立中国癌症防控体系,目前覆盖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23 家省级癌症中心、各省级肿瘤医院、300 余家基层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547 家肿瘤登记点。

依托癌症防控网络,我国已经基本建成肿瘤登记和监测随访体系,覆盖4.3 亿人口,居世界第一,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一方面,肿瘤登记数据摸清了我国癌症发病、死亡情况,在制定癌症防控策略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根据重点主动出击;另一方面,肿瘤监测随访体系的逐步完善,可为肺癌防诊治项目的开展提供扎实数据基础。